在你的感情经历中,是不是曾遇到这样的人:
无论你怎么努力,Ta们似乎总是很难相信你、和你保持一定距离;
遇到感情问题时,Ta们总是喜欢逃避或推卸责任;
Ta们常常很独立,甚至冷漠无情......
当遇上这样的伴侣时,我们基本就没辙,因为不管怎么努力,Ta都无动于衷。
如果恰好你的那个Ta都具备了这些条件,那么你需要好好和Ta谈一谈。
先别急着把Ta定义为传统的“渣男/渣女”,因为Ta很有可能正困在亲密关系里的回避型依恋模式中。
连怎么爱自己都不知道,更别谈爱别人了。
什么是依恋?
心理学中的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一般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这种早期形成的依恋关系类型会进一步影响儿童成人以后的亲密关系。
一般来说,成人依恋关系分为四种风格: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后三者又可统称为不安全型依恋)。
其中,除具有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个体在亲密关系中很容易信赖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体系,具有不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常常给对方带来这样那样的压力。
而具有回避型依恋的个体表现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又该如何改变它?
回避型依恋包括疏离型回避依恋(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代表:弃儿情结)和恐惧型回避依恋(以林黛玉为代表:需要贾宝玉不断保证爱自己)。
回避型依恋者约占总人群的25%。归纳以往研究和调查,回避型依恋者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a. 亲密恐惧:抗拒伴侣之间的亲密行为;
b. 假性独立:压抑自己对亲密关系的需要,有一张成熟、独立、理智、靠谱的面具;
c. 忧虑被弃:担心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的价值而离开自己;
d. “花花公子”:一种特殊的表现,即一直在寻找亲密关系,但是撩完就跑(交往后表现出退缩)。
此外,回避型依恋者还可能表现为喜欢挑剔伴侣的缺点,难以自我暴露,容易爱上那些不可能交往的人、理想化恋爱等等。
不难发现,回避型依恋者的表现和很多我们口中的“渣男/渣女”的表现很像,但其实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回避型依恋:是爱你的,但是担心自己在爱情中受伤;无针对性,对所有人都回避;持久性,恋爱前后都有相应的回避表现。
“渣男/渣女”:不爱你并考虑自己能否随时脱身;有针对性;非持久性,在追求期间很热情,交往后回避。
依恋类型的建构与早期父母影响有关,回避型依恋者在童年通常遭遇过父母的情感忽视。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里,黄执中曾描述过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越喜欢一个人越不敢靠近。
因为靠近一个人会勾起他们童年最深的痛苦,可能是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压榨,可能是总跟父母聚少离多有关,所以Ta们只能把内心的渴望压抑掉。”
过往亲密关系的经历也可能会造成个体的回避型依恋。几年前“累觉不爱”这个词在爱情中很火,指之前的磨难让自己觉得太辛苦而不想谈恋爱了。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回避型依恋的表现,这类人群为一段段不靠谱的恋爱伤害,为了保护自己而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断怀疑真爱。
首先,作为亲密关系的另一方要学会和回避型依恋者交往。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不强迫回避型依恋者,尝试跟随并引导他们的节奏。
帮助他们认识并接纳自己。
回避型依恋者常常不太有自信,要给他们机会获得成就感。
调节好自身的负面情绪等。
其次,回避型依恋者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不仅需要亲密关系恶另一方努力,更需要自己的主动改变。
如果你是回避型依恋者,你可以先试着这样做:
尝试对别人说出自己的需求,诚恳地表达自己。
探索真正的自我,给自己放个假,放空自己并记录自我。
找信任的心理咨询进行心理治疗,走出内心的长久创伤。
最后,说到底其实在亲密关系中,真正能带来改变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真诚和爱。
只要双方都彼此信任、足够真诚地爱着对方,那么相信爱情会足够长久。
下一篇:异地恋就活该没有好结果?